2023年上半年,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全面优化调整后,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常态化运行。印染行业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印染布产量增速逐月回升。行业外贸压力与韧性并存,主要印染产品出口数量保持增长,出口金额有所下滑,对主要市场的出口呈现新的变化。多因素叠加影响下,印染行业运行效率有所下降,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降幅持续收窄,但仍为负增长,企业盈利依然承压。印染行业上半年经济运行在恢复中前行,压力下企稳,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但发展质效有待进一步修复。
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产量增速逐步回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6月,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亿米,同比增长%,增速较一季度提高个百分点,产量增速呈现逐步回升向好态势。从月度产量来看,上半年各月产量均维持在50亿米以上的较高水平。
2023年以来,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居民线下消费场景不断丰富,纺织品服装终端消费回暖向好,为印染行业生产恢复提供重要支撑。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增速较一季度回升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穿类商品同比增长%,增速分别高于吃类、用类商品和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有所下降,经营效益承压恢复
上半年,印染行业主要运行质量指标维持低位,运行效率有所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6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三费比例%,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同比增长 %;产成品周转率次/年,同比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次/年,同比降低%;总资产周转率次/年,同比降低%。
印染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总体呈现修复态势,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为负增长,尤其是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较大,行业盈利压力仍未缓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6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营业收入亿元,同比降低%,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下降%,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降低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同比降低个百分点。1740家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户数为672户,亏损面%,同比扩大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亿元,同比增长%。
印染行业效益下滑主要原因在于尽管疫情防控已全面放开,但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国内纺织品服装这类可选消费的恢复力度仍显不足,国际市场需求也呈现收缩态势,有效需求不振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在生产成本维持高位的背景下,行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出口持续回暖,主要产品量升价跌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3年1~6月,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数量亿米,同比增长%,增速较一季度提高个百分点;出口金额亿美元,同比降低%,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个百分点;出口平均单价美元/米,同比降低%。2023年上半年,印染行业出口承压开局,随后出口增速逐步回升,出口数量增速自4月份由负转正,出口金额降幅逐步收窄,但出口平均单价下滑较为明显。
印染产品间接出口持续承压。1-6月,我国服装出口金额为亿美元,同比减少%,降幅较一季度加深个百分点;我国家用纺织品出口金额亿美元,同比下降%,降幅较一季度小幅收窄个百分点。
从出口市场来看,1-6月,我国印染八大类产品对东盟出口亿米,同比增长%,占出口总量的%,增速低于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总量增速个百分点;对RCEP贸易伙伴国出口亿米,同比增长%,增速低于印染八大类产品出口总量增速个百分点。分国家来看,我国印染行业出口呈现新的变化,对尼日利亚、越南、孟加拉国等出口大国出口数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对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出口实现较快增长。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印染企业保持战略定力,克服多重风险挑战,推动印染行业经济运行承压恢复。展望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行业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外溢效应突出,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贸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将成为新常态,我国印染行业出口或将继续承压。但同时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印染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行业有基础实现外贸平稳发展。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国家围绕保民生、促消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将有助于增强居民消费预期,推动消费需求提质扩容,缓解企业经营压力。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优势和巨大消费潜力是行业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是行业经济持续恢复的重要基础。随着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印染行业产需循环将更加畅通,行业发展质效将逐步改善。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